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做好心理干预和疏导?
精神卫生专家杨甫德介绍,受疫情影响,一些人心理会受到冲击,产生焦虑、恐慌、失眠等症状,如何缓解这种压力,让自己平稳度过疫期?大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应对。
首先要了解疫情心理危机产生规律。经历非正常重大事件后,很多人可能会出现心理应激,通常经历4个阶段:
第一阶段:警觉反应期
第二阶段:消极防御期
第三阶段:现实适应期
第四阶段:恢复成长期
认知方面
情绪方面
行为方面
躯体方面
面对疫情引起的过度心理反应,可以从积极调节情绪、避免过度关注、保持社会联系、规律生活作息、学会适当求助这5个方面应对。
在积极调解情绪上,要认识到每个人在经历重大负性事件后都会有一些焦虑、担心等负性情绪。这些大多都是正常的反应,接纳并允许自己有这些情绪。有意识的稳定自己的状态,可以做一些深呼吸放松、音乐放松、冥想等训练。
在避免过分关注上,适度的有节制的关注疫情信息,既不懈怠轻视,也不草木皆兵,这样有助于心态的稳定。
在保持社会联系上,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和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保持联系,接受其他人的支持,而且还要帮助支持其他人,体验投入感,提升幸福感。
在规律生活作息上,保持生活节奏的稳定,按时睡觉和起床,保证一日三餐,可适当阅读、运动,做一些自己感兴趣或者提升愉悦感的事情,要保证一天的时光是充实的。
在学会适当求助上,当遇到心理困境时,可以找到自己信任的家人、朋友诉说,或者找到一个隐私的地方,大哭一场,让自己的情绪得以缓解。必要时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杨甫德提醒,精神障碍患者病情波动或复发有以下先兆:如睡眠不好、饮食不规律、生活懒散、发呆发愣、烦躁易怒、说话离谱、情绪低落长时间不能改善等,应引起重视。
终审:疫情防控指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