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丨只用了两年!他带领24户贫困户摘掉“贫困帽”
四团3连党支部书记、连长陈俊业
获得了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
他激动地说
我只是做了自己份内的事
没想到获得了这么高的荣誉
引领职工群众致富
今年40岁的陈俊业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先后担任过四团林管站林业技术员、副站长。2016年2月,调到四团3连,担任连长、党支部书记。当时,连队的状况和职工的精神面貌令陈俊业忧心忡忡。“这里所属的24户73人为贫困户,上访事件频频发生,贫困户占比23%,3连戴上了一师深度贫困连队的帽子,3连党支部也一度沦为软弱涣散党支部,职工群众的日子过得苦,也很少看见他们脸上有笑容。”陈俊业回忆说。
3连大部分职工以种植吊干杏树为生。通过走访,陈俊业发现,由于3连地理位置特殊,所种植的吊干杏树前期长势一般,加上职工管理技术落后,这些年收成一直不好。因而,职工们逐渐对种植吊干杏树失去信心,管理粗放,如此便形成了“不管不结、不结不管”的恶性循环。
资料图
找准病因,陈俊业便决定从科学种植吊干杏树入手,帮助职工增加收入。“我本来就是学林果业的,又在林管站工作了很长时间,对吊干杏树比较了解,有信心帮职工种好树。”陈俊业说。
初来乍到,职工群众普遍对陈俊业不信任,对他讲授的科学种植方法不感兴趣。为了让职工群众相信自己,陈俊业一边向大家讲述自己从事林业技术工作的经历,一边在连里寻找愿意尝试科学种植方法的职工,最终找到了4户职工。沈铁柱就是其中一户。
沈铁柱有40亩地,杏树收成一般,平均每年收入5万元。陈俊业考察了他家的果园,与他认真交谈了几次后,他愿意尝试科学种植方法。
资料图
在陈俊业的指导下,沈铁柱修剪了过去从不敢剪的树枝,掌握了正确的施肥、喷药技术,学会了正确的拉枝、疏花疏果方法,逐渐对果树上心起来,每天都可以看见他在果园里忙碌的身影。
2016年7月,沈铁柱的40亩鲜杏成熟了。金黄圆润的鲜杏在枝头摇曳,沈铁柱的笑容也荡漾在嘴边,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丰收的滋味儿。
“你知道我今年收入多少吗?”沈铁柱笑眼弯弯地伸出两根手指,“20万元,20万元呢!”
回忆起跟着陈俊业科学种树的那段日子,沈铁柱感慨万分:“幸好我相信了陈书记啊,第一年我就丰收了,去年我又赚了十几万元钱。我拿着这些钱还了贷款,还买了一辆小皮卡车。现在,我经常开着卡车去阿克苏卖杏子。”
看到沈铁柱等4户示范户喜获丰收,连队其他的职工群众坐不住了,都跑来找陈俊业学习种树方法,职工群众管理果园的热情空前高涨。
用好脱贫攻坚政策
资料图
身为连队一把手的陈俊业,及时向团党委反映实际情况,最大程度争取团党委的政策支持。2016年至2018年,他共为职工争取减免自身受益100多万元。他还积极向团党委争取,从其他农业连队划分高等级农田给3连职工种植订单作物,2016年共有5个农业单位吸纳3连的11户职工承包订单作物,对个别职工年底因种植亏损,团里给予适当的补助。
今年44岁的于守文,果树种植面积小,家里有3个孩子,经济负担重。得知这一情况后,陈俊业便向团党委申请减免于守文夫妇应缴的养老保险等费用5万元,由团场代缴。同时,于守文夫妇在陈俊业的帮助下,在7连种植了80亩小麦,每年可以获利4万元。
“陈书记来了,我们看见了致富的希望,我们都很感谢他!”于守文说。
此外,陈俊业还为全连6户10人争取了护林员的生态公益性岗位,每人年收入平均增加1万元。“我们两口子在陈书记的帮助下,做了护林员,每年可以增加2万元收入,我们很珍惜这个机会。”连队职工王青松说。
经过陈俊业不懈的努力,3连发生了可喜的变化。2018年5月,经对全连职工群众2017年收入摸排发现,连队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职均收入由原来的1万元增长到3万元。
陈俊业对今后的工作充满信心:“接下来,我会以推进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继续做好服务职工的工作,引领职工进一步发展好吊干杏产业,争取让大家的收入迈上一个新台阶。”
文:江珊 图:黄月天
编辑:万 婷 责编:冯 斌
审稿:钱素玲 监审:杜新民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