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打造矛盾纠纷化解新坐标
人民调解作为矛盾纠纷化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第一师阿拉尔市司法局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搭建“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的“大调解”格局,最大限度地将信访矛盾化解在基层,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建立“1+1+N”机制。完善诉调衔接机制。借助“四个平台”全科网格建立“1+1+N”诉调衔接机制(“1”是指法官,“1”是指团镇(街道)和乡镇级人民调解员,“N”是指信访矛盾涉及相应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全面整合基层政法力量及行政资源,实行法官业务指导、人民调解为主体的调解模式,发挥联合调解优势,实现诉调和人民调解工作无缝衔接,从而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今年以来,通过“诉调衔接机制”成功调处矛盾403件,涉及人数892人,涉及金额7492.09万元,司法确认402件,顺利破解信访矛盾化解难的瓶颈。
打通“2”条线。打通线上线下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积极构建实体、热线、网络三台融合,提供综合性、多层次、立体化的公共法律服务。既为群众提供面对面服务,更通过12348等便民热线、“人民调解”微信群、4K远程视频、智慧微平台等推进热线网络服务。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站、所100%覆盖,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法律顾问通过“定期坐诊”“预约出诊”“随时急诊”的方式积极参与信访矛盾化解工作,引导群众依法解决矛盾纠纷,让群众“信访更信法”。
衔接“4+X”职能。第一师阿拉尔市司法局积极探索完善访调对接机制,整合司法、公安、法院信访、等社会各方力量,构建“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大格局,加强信访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调联动机制,做到矛盾纠纷不上行、风险稳定隐患不外溢,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发挥团镇、乡、街道派出所及乡镇(街道)各级调委会等多方调解力量,共同致力于化解经团镇、乡(街道)调委会多轮调解仍不能解决的纠纷。定期召开信访矛盾联调工作会议,分析辖区社会治安态势,会商重大疑难案件调处对策,利用师市法律服务资源,推进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基层法律服务、行政复议等法律服务事项和人员“应驻尽驻”,形成了联调联动、通力合作的良好格局。
打造专业队伍。建立行业和法律专家库,设立医疗、教育、交通、医患、劳动争议、信访等行业调委会,聘请专业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化解矛盾。创建“芳心调解工作室”“塔河源调解工作室”等6个品牌调解室,成为解决信访问题和调处矛盾纠纷的重要途径。由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团、乡镇、连(社区)干部、网格员、党员等组建成有204人参加“老娘舅”调解团队,在分管网格内开展各类矛盾纠纷排查、信访积案化解等工作,发挥着人民调解“减震器”和“稳压阀”的功能,成为信访矛盾化解、平安维稳的第一线力量。今年以来,六大行业调委会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27件,涉案标的额542.078万元,从源头上有效扼制了信访矛盾案件的发生。
只有解纷服务“在线”,基层矛盾才会“掉线”。第一师阿拉尔市司法局坚持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全面加强群众工作,不断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工作目标,今年以来,团镇、乡、街道基层各调委会共调处矛盾纠纷7544件,调处成功7454件,调处成功率98.8%,涉及人数16232人,涉及金额4.9亿,司法确认1568件。
该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强说:“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细致摸排纠纷隐患,将矛盾纠纷排查在初始阶段、化解在萌芽状态。”进一步提升各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知识和调处纠纷能力,以实际行动开展好“人民调解为人民,全力护航二十大”专项行动,以防范风险,化解矛盾为目标,建立健全解决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接续打造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一师升级版,为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