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师阿拉尔市司法局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报告
2023年,在师市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师市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兵团司法行政工作要点,紧紧围绕师市党委中心工作,主动担当作为,踔厉奋发,以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为契机,全面推进法治“护航、筑基、保障、赋能、凝心”五大工程,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实现新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主要工作
(一)实施“法治护航”工程,在法治引领中助推高质量发展。一是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员、干部培训计划,组织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开展述法,压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二是抓实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师团两级完成法制审查2615件,其中师市审核290件,团镇审核2325件,清理师市行政规范性文件83件。三是积极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师市单项示范创建项目《发挥党政军警兵民一体化优势 提升基层突发事件依法应对能力》和综合示范创建项目同时入选兵团向中央依法治国办推荐项目。四是深入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严格落实《第一师阿拉尔市关于加强行政诉讼案件应诉规定(试行)的通知》,2023年一审案件21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18件,出庭率85.71%;二审案件11件,负责人出庭应诉11件,出庭率100%。五是制定《师市组织旁听人民法院行政应诉案件庭审活动方案》,组织师市各团(镇)乡、机关部门相关人员共计100人参加旁听庭审。六是加强阵地建设,已建成师市法治文化公园、团级法治文化广场15个,连级法治文化阵地70个。组织开展2023-2024年“群众法治大培训”,培训职工群众21290人。实施“法治大宣讲”,组织返乡大学生采取“送法上门”“送学上门”等方式,开展活动158场次,受众达1.6万人次。七是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大培训。做到党政机关干部、行政执法人员全覆盖,各团镇、师市机关执法部门累计参与、组织依法行政培训班共248期,培训人数14341人,其中三天以上培训班55个,培训人数3939人。八是创新普法宣传工作,开设“法治大宣讲”专栏,“法润塔河”电视栏目、《胡杨树下说法治》广播栏目和《法与社会》报纸栏目,有效提升普法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实施“法治筑基”工程,在守正创新中聚力高效能治理。一是注重从源头减少行政复议案件数量,大力开展组织行政执法资格培训和考试,全面提升行政执法人员能力素质。开展专项执法检查1次,案卷评查业务培训2次,组织师市行政执法部门及团镇(乡)参与业务培训3次,101人经考试合格申办全国行政执法证件。二是开展“行政复议应诉能力提升年活动”,组织师市各团(镇)乡、机关各部门分管行政复议应诉领导及工作人员320余人,参加兵团行政复议提升年专题网络培训。三是2023年,收到行政复议案件58起,受理54起,依法办结50起,纠错27件,调解终止15件,维持8件,代表师市政府办理行政诉讼6起,通过提高行政复议办案质量,强化行政复议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四是持续开展“法治团场”“法治示范学校”“诚信守法企业”和“民主法治连”创建活动,获得全国法治教育基地荣誉1个,兵团级民主法治示范连荣誉3个,全国法治县(团)创建先进单位2个、国家级民主法治连3个、全国普法先进单位2个、兵团级民主法治示范连9个。
(三)实施“法治保障”工程,在守土尽责中筑牢高水平安全。一是完善调解组织建设,按照“应建尽建”原则,在已建6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基础上,新建3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退役军人、残疾人、未成年),组建师团两级人民调解专家库,首批入选专家38人,逐步形成“纠纷内部自行解决、矛盾行业自行处理”的纠纷处理模式。二是进一步提高师市人民调解员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素养,全年举办三期专题培训班,共450名网格员及专兼职调解员参加培训。三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诉源治理工作,共开展排查3895次,预防纠纷1256起,调解纠纷9624件,调解成功9578件,涉及人数121622人,涉及金额2.98亿元,申请司法确认1938件。第一师司法局荣获全国2023年度人民调解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一团调解委员会、十团调解委员会、17名基层调解员获兵团优秀先进表彰,十团专职调解员李照伟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四是多措并举扎实开展信访纠纷化解和清收清欠工作。化解信访纠纷36件,涉及83人,涉及金额113.74万元。解决团场清欠纠纷197件,涉及金额1004.45万元,其中三团司法所在该项工作中获师市党委政法委通报表扬,转师市各团镇学习。五是进一步提高人民监督员履职能力,师市辖区现有人民监督员23人,共参与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务活动27件56人次。人民陪审员共参与各垦区人民法院案件审理活动511件,联合师检察分院组织开展了2023年度人民监督员培训工作。切实提高人民监督员履职能力和参与案件监督评议的业务水平。 六是提升社区矫正执法能力水平。坚持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强化社区矫正“六项举措”,创新教育矫正“六个一”、“黄丝带”、“新生之路大讲堂”三个载体,开展各类法治培训、不断加强社区矫正对象遵纪守法意识不断增强。先后投入225万元创建兵团南疆首家智慧社区矫正中心,通过“智慧矫正一体化平台”,实现“矫正在掌上,管理在指尖,人在终端办,事在网上跑,结果自动查”,社区矫正现代化工作不断推进。会同检察机关、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召开联席会议10次,联合执法检查6次,提出检察建议书9份,整改问题65个,社区矫正规范执法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四)实施“法治赋能”工程,在助企惠民中优化高标准服务。一是优化师市营商环境。联合多部门开展助企纾困活动,已为40家规上企业提供法律讲座40场次,提出法律建议12条,为96家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提供免费咨询500余条。主动开展入企帮扶,深入走访26家企业,提出意见建议30余条,免费提供法治体检报告27份,出具法律意见书118份,帮助企业申请强制执行4起,办结案件4起。二是创新公证工作举措。开辟“零接触”办证便民措施,深度参与师市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招标投标各环节,履行现场监督职责,并做好法律释明、政策解读、身份核验、程序把关等工作,今年办理各类公证事项2840件。三是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效。健全完善法律援助三级网络,新建2个法律援助工作站(退役军人、劳动争议),及时解答群众来访或电话咨询,现场接待10687余人次,电话解答891人次,代写法律文书217份。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57件,其中刑事案件71件,民事案件86件。四是强化服务保障。全力做好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法律职业资格认定工作,顺利组织2022年和2023年两次4场次考试,实现了“零事故、零失误、零投诉”目标。五是立足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在预防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犯罪、关爱保护妇女儿童,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方面表现出色,师市司法局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称号。
(五)实施“法治凝心”工程,在争先示范中锻造高素质铁军。一是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持续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等最新理论成果,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通过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增强行动自觉。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17次、以“丝路法苑大讲堂”为平台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44次、领导干部讲党课8次。二是以“三大活动”为契机,不断探索“四个加”学习法,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等内容,师市司法局开展集中学习11次、线下知识测试11次、政治学习50余篇,全系统干警人均摘抄读书笔记达6万余字、撰写心得体会75余篇。三是坚持政治引领党建先行。举办全员政治轮训班1期,邀请师市党委党校专家教授、“1+1”法律援助律师等上台讲课,累计轮训5个工作日、参训1000余人次,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四是构建四个聚力工作格局,打造“党筑法魂 司法为民”党建工作品牌,2023年作为师市机关部门党建现场会观摩点,有效扩大司法行政党建工作影响力。五是扎实开展警示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积极开展集中整治职工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及违规吃喝问题的专项整治活动,召开警示教育大会6次、学习违法典型警示案例20余件、参观师市廉政教育基地1次,观看10余部警示纪录片,引导干警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二、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思路
(一)强化学习,筑牢思想根基。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等,在学深悟透上下实招、出真招,将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全面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上来,围绕师市中心工作,扎实做好法治政府建设、平安师市建设工作,为师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二)持续练兵,提升素质能力。全面提升司法行政干警能力水平,切实加强律师队伍管理,打造一支能为师市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的司法行政铁军。继续发挥“丝路法苑大讲堂”平台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授课培训,快速提升干警能力素质“短板”。树牢政治机关意识,持续改进作风,全面开展“庸、懒、散、浮、拖”问题大排查、大整治,激励广大干警勇于担当。发挥律师协会作用,强化律师队伍管理,教育引导律师秉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依法依规执业。
(三)多措并举,强化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抓手,强化全方位、全流程监督,实现执法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健全和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和行政执法配套机制;构建联合监督督查机制,开展行政执法专项监督,随机抽查行政执法检查事项和行政执法案卷。持续开展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学习活动,有针对性解决行政执法中证据采集不规范、程序不正当、法律适用不正确等问题,全面提升行政执法人员办案水平。
(四)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夯实基层治理。加强枫桥经验建设、诉源治理,加大调解组织和调解员队伍建设。加强各调解组织间联动机制建设,聚焦纠纷调处“最后一公里”。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以矛调中心为枢纽,实行“调解组织推送、矛调中心接单(指派)”等方式,对辖区调解资源进行统筹使用,全力化解纠纷,最大限度消除不稳定因素。
(五)提质提效,优化服务能力。加强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和公证业务全覆盖,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做好法律援助法贯彻落实,将有关民生事项纳入援助范围,不断完善适应师市实际、覆盖广泛、满足公众需求的法律援助体系。发挥法律服务、公证机构作用,积极介入社会和群众密切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努力为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依法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法律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