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丨设施农业开启冬枣“加速度” 打造农业发展新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十一团积极响应国家方针政策,发展设施农业,建设冬枣暖棚,打造农业发展新模式,为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此举将有效助推冬枣早日登上消费者的餐桌,减少自然灾害对冬枣产量、品质造成的不良影响。
7月4日,笔者走进十一团十连冬枣基地,40余名工人正在热火朝天的施工搭建冬枣暖棚。
“我们从4月中旬就开始对这140亩露天冬枣地施工,预计8月中旬就可以顺利完成,明年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塔克拉玛干果业工作人员刘永刚说道。
据了解,此次设施大棚建设,共投入一千余万元,投入使用后,冬枣将预计提前上市一个月,不仅可以和冷棚冬枣错开采摘期,而且每公斤冬枣售卖价格将比平时提高10元。按照平均亩产2吨冬枣计算,140亩可额外增收280万元/年,将有效促进果农增收致富,享受设施农业现代化带来的红利。
此外,除了正在施工的暖棚外,冬枣基地还有三千余亩的冷棚冬枣,现已成功挂果,翠绿的冬枣将在新疆这片热土的哺育之下褪去青涩,换上红妆。预计8月初,冬枣就可批量上市。
发展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老百姓“菜篮子”“果篮子”安全稳定的有效抓手。下一步,十一团将持续加强设施农业建设管理,利用塔克拉玛干果业管理经验和塔里木大学农业科技方面优势,带动全团农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终审:十一团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