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枫桥经验” | 青松路街道探索新时期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的新机制
今年以来,青松路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聚焦人民调解领域服务对象的所急所忧所盼,积极探索新时期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的新机制新途径,通过建立“流动调解室”、网格“吹哨”调解员报到、“网格+调解”等调解模式,在创新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走出一条多元化调处矛盾纠纷的新机制。
流动调解室 速办群众“疙瘩事”
针对青松路街道矛盾纠纷“小、杂、烦”的特点,立足抓小、抓早、抓苗头,建立“1+3+N”的“一站式+信访受理、调解为主、诉讼兜底+N个调解人员”人民调解服务机制。青松路街道塔河社区调解委员会指导流动调解室建立在小区网格内,随时进行调解,打出一套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多元化解、依法化解的“组合拳”。
“网里”巧妙解矛盾 “格内”和谐化纠纷
为拓宽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思路,青松路街道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变“坐堂问诊”为“上门巡诊”,主动赴小区网格内,把人民调解搬到老百姓的家门口,按照现场了解案情、登记、笔录、调解、现场签订调解协议书等一系列流程,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高效的调解服务。利用辖区内各专属网格开展普法宣传、矛盾纠纷排查等一系列工作,确保每个网格单元都有一名网格员对接。全方位的多元调解矛盾纠纷模式,让基层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在化解“小问题”过程中缓解了社区群众间的紧张关系,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解决基层纠纷过程中,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居民的法治意识。通过调和矛盾,让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有利于维护其合法权益,提高幸福感。
“网格+调解”创新“枫桥”好经验
青松路街道在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中,积极探索“1+1+1+N”的“网格+调解”模式。一个网格,一支覆盖社区的调解委员会队伍,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N个机制化解矛盾纠纷。通过整合辖区内各行业和部门调解资源,推行“网格+调解”的全网格排查调解模式,推动网格员加入社区人民调解组织,确保每个网格都有人民调解员。同时对新增人民调解员进行业务轮训,广泛邀请网格员参与人民调解业务培训,全面提高网格员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和水平。
青松路街道一方面发挥社区优势,充分利用网格员人熟、地熟、网格“活地图”优势,另一方面结合实际,深化网格工作方法,探索形成化解矛盾纠纷“五步工作法”。通过实地走访、电话问访等方式,及时掌握苗头隐患,建立排查台账,“五步工作法”即:“入户走访、民主议事、分级流转、快速办理、三方评价”,推动网格工作规范化、科学化。通过三级民主议事机制共同协商解决疫情防控、绿化亮化、停车划位等问题56件;召开三方联席会议14次,调处水电暖维修等纠纷233件;解决民工讨薪、物业监督、征地拆迁、管网改造等大小事务38件;有效回复群众诉求758条,大大提高了人民调解工作成效。
变“按部就班”为“关口前移”
青松路街道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把驻社区调解工作室作为开展诉前调解家事纠纷的主要阵地,搭建特邀调解员工作平台。全面深化“和合”调解室建设,引入相关调解机构设立调解工作室,选派或选聘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调解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等成为特邀调解员,积极开展家事纠纷调解工作,与“两委”、网格员形成聚合效能,立案前对当事人开展心理疏导、矛盾劝解工作,帮助当事人排解各种家庭危机,引导当事人通过非诉手段妥善解决家庭纠纷。
青松路街道本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在“枫桥经验”中探索前进,在新时代的社会治理中行稳致远,为辖区平安建设不断书写着绚丽篇章。
终审:青松路街道办事处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