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锚定长丝织造优势赛道,打造西部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地
10月22日,金秋十月,塔河之畔的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再迎行业盛事——2025年长丝织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此举办,来自全国的企业家、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产业未来。作为南疆兵团唯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疆四大综合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之一,经开区正以全产业链优势、硬核配套实力与开放发展格局,成为长丝织造产业投资兴业的“沃土”,书写西部纺织产业升级的新篇章。
全链布局:构建“原料-制造-市场”闭环生态
在纺织产业赛道上,经开区早已突破“单一原料”局限,构建起多元、稳定的原料供给体系。这里是西北地区首个同时具备棉、粘胶、聚酯三大主流纺织原料的产地,粘胶产能达34万吨,聚酯长丝产能30万吨,并将突破60万吨实现倍增;3万吨锦纶项目、2万吨氨纶项目正稳步推进,为长丝织造企业提供“家门口”的优质原料。
原料优势更延伸为全产业链竞争力。经开区已基本贯通“棉花、粘胶、聚酯—纺纱—织布—印染—终端制品”全链条,75家纺织服装企业在此集聚,2024年纺织服装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67亿元,连续两年增速超45%。从新疆宇欣新材料聚酯长丝产能释放,到欣明纺织5000台喷水织机满产运行,再到约占全疆81%的47.4万吨/年印染能力,“前端原料丰富、中端制造集聚、后端印染支撑”的链式生态,让企业实现“就近配套、降本增效”。
硬核支撑:成本、区位、配套三重优势叠加
对于企业而言,经开区的“吸引力”更体现在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上。在成本端,这里是名副其实的“效益高地”:纺纱(普梳40S纱线)每吨较内地优化1700元、织布(喷气织机坯布)每吨节省455元、水刺无纺布每吨降本987元,再叠加终端产品销售额激励,全链路提升企业竞争力;区位上占据“欧亚联通枢纽”,作为南疆兵团中心城市,500公里辐射南北疆、700公里辐射5个国家一类口岸,“铁公机联运+口岸直通”助力产品直达中亚,未来铁路公路将打通欧亚货运大通道,机场13条航线实现与内地无缝链接;配套体系更显“绿色可持续”底色,5万方/日一级A污水厂、300万方中水库及“印染废水—中水—芦竹种植”生态循环模式筑牢环保根基,2万余名熟练纺织工在岗、10万人大学城将形成“招生即招工”闭环,生活配套完善,全方位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开放赋能:链接双循环,打造产业新枢纽
如今的经开区,不仅是“制造基地”,更是“贸易枢纽”与“创新平台”。中国轻纺城新疆分市场将在11月正式运营,这个覆盖全疆、辐射欧亚的纺织服装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将推动阿拉尔从“原料输出地”向“全球纺织供应链中枢”转型,破解产业链分散的瓶颈。
当前,全球纺织产业“绿色化、数字化、高端化”转型浪潮下,经开区正加速布局——稳步推进臻薏纺织锦纶长丝、两山生态芦竹种植等项目,探索AI、数智化技术在纺织生产中的应用,全力推动纺织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这片承载着三五九旅精神的热土,正以开放的姿态、完善的生态、充足的红利,邀请全球纺织企业共赴“合作之约”,共创西部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未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