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赋能全疆 打造“区域医疗”新典范
在一师阿拉尔市,一座现代化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正以科技之力重塑南疆医疗图景。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作为兵团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智慧医疗”为核心引擎,构建起覆盖急救、诊疗、护理、药品配送等全链条的智能化医疗体系,让一师阿拉尔市及周边群众真切感受到“让就医更温暖”的变革力量。
空地一体救援 守护生命
今年2月,一段《45分钟跨越近200公里》的短视频引发全网关注。视频中,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的航空救援直升机将车祸重伤患者从沙雅县紧急转运至医院,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正是医院“地空立体救援体系”的生动写照。
作为南疆兵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核心力量,该院配备的航空救援直升机配合14辆特种救援车辆和36顶医疗帐篷构成的移动医院,形成“空中生命线+地面急救网”的立体救援格局。120名专业救援队员与智能化设备的协同作战,使服务能力延伸至周边各市县,打通生命救援的“最后一公里”。
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雷说:“这次‘空中120’的快速响应,充分证明了我们能够提供‘一站式’、空地联合的高效、准确、有保障的医疗服务。这一服务可覆盖方圆500公里,让群众的急救外伤、创伤、急诊等问题都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治。”
让资源配置在“电子通道”中实现“光速”
走进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一场物流革命正在发生。在医院无人机物流枢纽站,无人机随时待命,这些“空中精灵”能精准运送药品、耗材和医疗废弃物;头顶的35个气动物流站点则构建起“医疗高速公路”,利用压缩空气动力实现秒级传输,检验标本从科室到实验室仅在弹指之间。
张雷说:“‘天上无人机、地面机器人、楼内气动管’的三维物流体系,在智能调度平台的管理下,每年可节约人力成本超百万元,把更多时间还给患者。”
最令人瞩目的是,该院的全疆首个无人机医疗运输系统目前也实现了智能化,使得低空物流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65%,开创了“低空经济+医疗”的跨界示范。
智能化重构就医体验
在门诊大厅,智慧药房通过自动化设备+智能系统的组合,实现了药品调配效率提升、库存精准管理和服务流程优化,10秒完成处方调配,使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缩短70%。
检验科内,智能采血系统与标本转运机器人协同工作,日均完成百余次自动化运输,检测效率大幅提升。“智能采血系统的运用,不仅大幅缩短了患者的排队等候时间,也提高了标本的转运效率。”该医院主管技师孙飞说。
检验科医生从智能物流配送机器人“大白”放置仓取标本做检测。
另外,该医院还通过“5G+医疗健康创新平台”,构建起辐射阿克苏、库尔勒等10余个地区的云端诊疗网络。远程影像云诊断、AI超声分析、手术机器人联动等技术的应用,让前来就医的患者可实时获得浙大邵逸夫医院,甚至美国梅奥医疗联盟专家的远程会诊。
正如医院党委书记王志强所说:“医院不仅硬件设施升级了,更重要的是,我们正在用‘黑科技’改变就医体验。”他举了个例子说:“以后,群众去医院看病,不仅在手机上能预约挂号、付费,还能看到哪里有空车位。”这听起来有点像医院版的“滴滴打车”,但更厉害的是,医院里的检查、化验、取药都能通过智能导航完成。
科技温度守护医患安全
在住院病区,“黑科技”的应用让医疗服务更具人性化。EDA移动护理工作站让护士服务更加精准,方便及时应对患者突发病情变化。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副院长黄美丽说:“通过‘黑科技’,医院真正践行‘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理念。”
平疫结合病房展现着设计智慧:双通道智能新风系统可在15分钟内完成“普通病房-负压隔离病房”切换,空气净化系统实时监测十余项参数,安全率达99.97%。
不仅如此,卫生间的智能呼叫系统、可升降电动病床等细节设计,更是将人文关怀融入科技肌理。
从疾病治疗到健康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该院正在绘就更宏大的智慧蓝图——入院准备中心实现检查、住院“一站式”办理,健康大数据平台逐步整合居民电子档案,未来都将通过AI系统主动推送健康提醒。
该院党委书记王志强这样描绘医院的未来场景,“系统不仅能提醒患者按时服药,还会根据健康数据预警潜在风险,真正实现从治病到防病的转变。”
这种转变的背后,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承载的更大使命——通过智慧医疗探索,推动优质资源下沉,破解边疆医疗资源不均衡难题。
今天的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正以科技创新为笔,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这座军垦新城书写着智慧医疗的新疆典范。当救援直升机掠过塔里木的上空,当手术机器人在5G信号中精准操作,这些新科技的应用不仅照亮了当地群众的健康之路,更演绎出了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方向。
(全媒体记者 潘许 通讯员 张姣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