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75周年·再回首】李新成:无悔麻醉一生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2-12 10:32:40 浏览次数: 【字体:


在新疆麻醉界,提及第一师医院麻醉科老主任李新成,几乎无人不知在阿克苏地区麻醉界更是为李新成竖大拇指。

从乙醚到硫贲妥钠,从硫贲妥钠到甲氧醚,依托咪酯异丙酚七氟醚……新成亲历第一师医院麻醉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过程。

2018年8月24日,在兵团麻醉首届“特殊贡献奖”老专家的颁奖仪式上,李新成荣获特殊贡献奖。

无影灯下守护生命(健康)

1972年,22岁的李新成成为第一师医院一名麻醉当时医院只有9个手术台,7个手术间,使用的是103型号老式麻醉机。”李新成回忆道,“那时候的工作条件很艰苦麻醉师少,设备也没现在的麻醉机这么先进和智能,全要靠麻醉师用手去控制呼吸频率,调节麻醉参数。现在的麻醉发展越来越快,对患者麻醉也越来越精准。

7e6cb9c1b44f4032a12e8cb4de8fc49e.jpg

“手术未做,麻醉先行,做任何一台麻醉,都要以第一次做麻醉的心态去对待它。”这是李新成在麻醉科工作45年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人们常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但李新成总会严肃地反驳道:“麻醉医面对的是生命,这鞋我湿不起,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

上世纪80年代的一天,我和手术医生从早晨就开始抢救一位食道癌患者,手术做了11个小时,一直持续到晚上,我一边用手控制着麻醉机,一边细心地观察着术者的呼吸频率,并对症时时进行调整,手控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等到手术结束后,我的手和胳膊都麻木没有了知觉。那个年代麻醉风险很大,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麻醉师,但只要是我负责的患者,我一定尽全力做好麻醉,当好术者的‘守护神’。”李新成说。

“医”心不悔“醉”有所成

在大部分公众的视中,手术室是外科医生的天下,麻醉师不过是打一针让患者睡觉的技师而已这些年,大家慢慢知道了“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保命”,麻醉师其实同样是高水平的临床医生。

2003年7月,一位93岁大腿骨折的患者需要做骨折复位手术。术者患有30多年的高血压,还有心脏病史,这对于麻醉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李新成有顾虑,患者的家属也有顾虑,他们都担心术者年纪太大,过不了麻醉 但是如果不实施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受到很大影响。经过再三考虑,李新成还是用自身过硬的麻醉技术为这名患者安全实施了麻醉,手术很成功。

为此,患者的儿女们专程到麻醉科感谢李新成。“很感激您让我父亲从手术台上安全地下来,把健康的爸爸还给了我们。

“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不论全麻、局麻、椎管内麻醉,都需要麻醉医生早来晚走,全程监测,一线麻醉医生要求床头不离人,二线麻醉医生要同时全程负责几个手术室,都要时刻准备应对手术意外和麻醉并发症的发生,保障外科医生的手术顺利,确保患者安全苏醒。”李新成说。对于一般百姓而言,这样的工作量和精神压力可想而知。但李新成却说:“人这一辈子,总得有几件事儿让你心甘情愿,无怨无悔,不顾一切去努力!麻醉我就是这样的意义。

2017年4月1日,李新成退出奉献了45年的麻醉事业,但是为麻醉事业付诸毕生心血的他舍不得这一身绿色的工作服,3月31日他仍亲临床一线指导实施麻醉用自己的行动行自己从医的诺言。

从业45年,李新文共发表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11篇。在阿克苏地区率先开展控制性降压麻醉低温在麻醉中的应用以及单肺支气管通气麻醉等尖端麻醉技术。第一师医院麻科主任曹振刚一直将李新成视为学习榜样,他说:“患者以性命相托,李新成老师以技术相谢。第一师医院麻醉科会继续沿着老前辈开拓的道路,努力奋进,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江珊 胡珺 图/韩宇)




终审: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