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政府办公室 >统计信息
索引号: 000000000-2020-00051 发布机构: 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19-12-13 废止日期:
文 号: 主题分类: 统计信息
关键词:

2019年一师《塔里木统计》七十二期(11月能源分析)

综合能耗增速降幅较大 能源产量总体趋于平稳

——2019年1-11月师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生产与消费简析

 

     截止11月底,受美丰化工企业停产,综合能耗累计数同比下降的影响,全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速相比上月有较大幅度降低。能源生产企业产能情况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总体趋于平稳

一、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情况

截止11月底,工业综合能耗累计135.98万吨标煤,综合能耗同比增加37.45万吨标准煤。其中:中泰纺织科技、天盈石化、青松化工克州青松水泥家企业综合能耗分别增加15.95万、12.43万、4.96万、3.32万吨标准煤,分别占综合能耗增加比重的42.6%、33.2%、13.2%、8.9。截止11月底,工业综合能耗同比增长38.010月底综合能耗同比增长45.3,下降7.3,下降幅度较大

盛源热电本期综合能耗比去年同期减少1.98万吨标准煤,综合能耗同比下降6.5,今年以来,企业市场竞争力不足,订单量减少,生产量同比下降。美丰化工因相关证件不合规自今年10月起开始停产,本期综合能耗比去年同期减少2.11万吨标准煤,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5.4

分工业行业小类看,能源消耗增减比重从高到低:化学纤维制造业同比增长111.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99.7%,纺织业同比增长41.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9.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减少6.4

分能源消费品种看,截止11月底原煤累计消费178.22万吨,同比增长14.4%;电力消费15.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2%;天然气消费1.4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6.9%;汽油消费244吨,同比下降9.6%;柴油消费2732吨,同比增长18.9%。

60d57dda01194975bec645803d35616c.png

二、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生产情况  

截止11月底师市规模以上工业各类能源生产量同比总体仍呈下降趋势。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发电量18.86亿千瓦时,比同期下降5.3%,其中:火力发电量16.47亿千瓦时,下降5.5%,水力发电1.03亿千瓦时,下降13.1%,太阳能发电量1.35亿千瓦时,增长4.1%。本月原煤生产8.14万吨,累计生产24.66万吨,比同期增长2.8%。本月科兴煤炭恢复生产,综合生产量相比同期小幅增长。

三、主要耗能工业产品生产情况

截止11月底,师市工业主要耗能工业产品,主要有水泥、水泥熟料商品混凝土、化学纤维。化学纤维产量2.66万吨,增长92.2%,商品混凝土产量4.68万立方米,增长21.0%;水泥熟料产量16.72万吨,增长8.1水泥产量24.73万吨,同比减少2.1。中泰纺织、青松水泥、克州商混比去年同期产值产量有较大增长,因此带动师市化学纤维商品混凝土产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四、工业电力消费情况

截止11月底,师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电力消费15.70亿千瓦时,与上年同期相比,累计增长4.66亿千瓦时,增长42.2%。其中:青松化工电力消耗增长1.92亿千瓦时,天盈石化电力消耗增长0.76亿千瓦时,中泰纺织科技电力消耗增长0.44亿千瓦时,鑫泰源棉业电力消耗增长0.33亿千瓦时克州青松水泥电力消耗增长0.29亿千瓦时。分别占增长比重的41.2%、16.3%、9.4%、7.1%、6.2%,家单位电力消耗占师市增长比重的80.2%。

8566d125fbc148738eb506e0ba5a50af.png

各行业部门与上年同期相比,电力消费增长情况由高到低,化工行业增长221.1%,纺织行业增长33.2%,建材行业增长14.7%,电力行业增长0.2%。电力消费增长占比较高的部门主要集中在化工、纺织、建材三个部门,分别占电力消耗总增长比重的53.8%、30.7%、10.6%,三大行业部门电力消费比重达到95.1%。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11月,阿拉尔市中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阿拉尔盛源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克州青松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三家企业业综合能源消耗量为74.14万吨标准煤,占规上工业耗能的54.5由此可以看出重点耗能企业对于规上工业企业整体耗能情况的影响较大。

需要重点关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截止11月底,师市综合累计能耗同期增长38.0,与上月底相比下降7.3美丰化工企业的数据波动带来的偏差,是本月综合能耗增长速度下降幅度较大的重要原因。建议一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工作水平,特别是高耗能企业的统计人员要重点培训,提高数据的可信度和准确性;二要健全工作制度,加强报表管理。规范报表台账的填报标准、指标口径一致,做到“数出有据”;三要严格监测高耗能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耗情况,对于能源消耗量和产值产量的异常变化要紧密跟踪,提高对于数据变化的敏感性。

 


【打印正文】
【字体: